6月4日,本学期第七期由社会人类学所举办的谋思谈研讨会在何仁楼顺利进行,此次邀请的演讲嘉宾是南京师范大学的程平源老师,分享他在教育政治方面的研究。此次会议由我所杨德睿老师主持,同时范可老师,邵京老师,张玉林老师,杨渝东老师也均出席了次次活动。尤其值得一提的是,许多南京师范大学的同学们也纷纷前来参与此次活动,整场研讨会都在十分热闹的氛围中进行。
程老师的演讲主题分为两个部分。其一是“教育资本化”,针对当前存在的一些教育问题作了探讨。他举出了目前出现的一些特殊情况,诸如“分数膨胀”,即家长对孩子的分数要求越来越高,过去的八十分就是优秀孩子,而如今孩子考了99分,家长也仍然不满意。“学习异化”,即指许多孩子考上了大学后学习态度相对于高中发生了很大转变,他们认为高中的学习都是强制性的,是为了高考而学习,而高考结束后,学生们纷纷“焚书”“撕书”,进入大学后他们认为就可以随心所欲了。“快教育模式”,许多家长和老师要求孩子超前学习,强调不断的重复,追求高效率。这些教育问题导致了诸多不良后果如“伪智”“缺德”“弱体”“自杀”等等。程老师针对这些问题的分析思路主要依据教育资本化这一条锁链,他认为,目前的教育问题是三方合谋的机制,而这又是由于文化霸权而引起的,其中进一步又涉及到权力再生产等一系列问题。其二,程老师向我们介绍了“国家崇拜”这一话题,主要是和目前高等教育中出现的一些行政治理和“学阀时代”等现象联系起来讨论。他认为目前高校普遍出现了高度行政化,党委治校和大学衙门等问题,还举了诸多的实例来说明该问题,如高校论文的剽窃问题,科研问题,项目评审问题等,还提出了“学者人格内卷化”的概念。
程老师的演讲结束后,各位在场的老师和同学们都踊跃就程老师的议题展开了激烈的讨论。张玉林老师认为,程老师的研究应该更加细化到某一两个点上,比如专门研究符号的生产,强调这样更能说明问题,打动读者。同时张老师还提出运用历史的角度来审视高校评职称发生的变迁。杨德睿老师建议用一两个深度的个案来映射出整个中国的一些情况。范可老师,邵京老师,杨渝东老师也就演讲者的报告做了评论,一致认为该项研究可以和国外进行比较研究,这样既可以体现出中国的一些“特色”,也能发现一些世界普遍性的现象。同时,与会的两校学生们也就演讲主题发表了各自的一些看法和建议,此次的谋思谈最后在老师和同学的深度交流中圆满结束。 

社会人类学研究所 研一 虞杰丽供稿
程老师的演讲主题分为两个部分。其一是“教育资本化”,针对当前存在的一些教育问题作了探讨。他举出了目前出现的一些特殊情况,诸如“分数膨胀”,即家长对孩子的分数要求越来越高,过去的八十分就是优秀孩子,而如今孩子考了99分,家长也仍然不满意。“学习异化”,即指许多孩子考上了大学后学习态度相对于高中发生了很大转变,他们认为高中的学习都是强制性的,是为了高考而学习,而高考结束后,学生们纷纷“焚书”“撕书”,进入大学后他们认为就可以随心所欲了。“快教育模式”,许多家长和老师要求孩子超前学习,强调不断的重复,追求高效率。这些教育问题导致了诸多不良后果如“伪智”“缺德”“弱体”“自杀”等等。程老师针对这些问题的分析思路主要依据教育资本化这一条锁链,他认为,目前的教育问题是三方合谋的机制,而这又是由于文化霸权而引起的,其中进一步又涉及到权力再生产等一系列问题。其二,程老师向我们介绍了“国家崇拜”这一话题,主要是和目前高等教育中出现的一些行政治理和“学阀时代”等现象联系起来讨论。他认为目前高校普遍出现了高度行政化,党委治校和大学衙门等问题,还举了诸多的实例来说明该问题,如高校论文的剽窃问题,科研问题,项目评审问题等,还提出了“学者人格内卷化”的概念。
程老师的演讲结束后,各位在场的老师和同学们都踊跃就程老师的议题展开了激烈的讨论。张玉林老师认为,程老师的研究应该更加细化到某一两个点上,比如专门研究符号的生产,强调这样更能说明问题,打动读者。同时张老师还提出运用历史的角度来审视高校评职称发生的变迁。杨德睿老师建议用一两个深度的个案来映射出整个中国的一些情况。范可老师,邵京老师,杨渝东老师也就演讲者的报告做了评论,一致认为该项研究可以和国外进行比较研究,这样既可以体现出中国的一些“特色”,也能发现一些世界普遍性的现象。同时,与会的两校学生们也就演讲主题发表了各自的一些看法和建议,此次的谋思谈最后在老师和同学的深度交流中圆满结束。


社会人类学研究所 研一 虞杰丽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