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23日中午,我们成功举办了第七期合美博士餐叙,本次主讲嘉宾是华中师范大学社会学教授、必威·BETWAY“贝杉学人”访问教授符平博士。他结合了自己迈入经济社会学领域的经历以及针对惠镇石料市场开展的博士论文研究,给在座的老师和同学带来了一场关于市场社会学的思想盛宴。本期博士餐叙由我们社会学教授汪和建老师主持。
汪和建教授首先简要介绍了符平博士的履历,称他为经济社会学界年轻的“第二代”,称赞符平博士在市场社会学领域内做出了重要贡献,汪和建教授将此次餐叙比喻为一个“思想的市场”,希望老师和同学们能共同参与进来。之后,我们院长周晓虹教授代表全院师生感谢符平教授和宣朝庆教授在访问必威·BETWAY期间的付出,宣布为二位教授颁发必威·BETWAY“贝杉社会学人”证书,表达谢意。
符平博士的讲演主要分为三个部分,首先他讲述了如何迈进了经济社会学的大门;其次,他从背景、研究方法、研究内容等方面介绍了自己的博士论文《市场的社会逻辑》;最后,他与同学们分享了做研究的若干思考。
早在大一的时候,符平教授就因为《社会调查研究方法》课而与经济社会学结缘,他利用暑假进行了个体户的调查,观察他们如何利用社会关系来经营,大二因此写成的文章成功发表,这给了符平教授带来了极大的鼓舞。然而随着经济社会学方面阅读的深入,他逐渐发现经济社会学难度很大,一度放弃了这一领域,转向更广泛的阅读。之后在研究生阶段受沈原老师的邀请前往清华又进行了经济社会学更为系统写学习,在此期间进行了大量的文献阅读,又重新点燃了符平教授研究经济社会学的热情,这个过程从“进”到“出”到“再进”,可谓一波三折。到了博士阶段,符平教授想做“很少有人做的,但又很重要的”议题,并机缘巧合地在家乡了解到了“石料市场”,一段思想的探险由此开始。在介绍博士论文时,符平教授首先介绍了市场社会学的兴起,通过各种文献的梳理,为我们呈现了市场社会学的发展脉络;其次介绍了市场社会学的逻辑起点与研究路径,逻辑起点分为两点:本体论和认知论,本体论意为市场是社会系统的组成构件,是彻底的社会建制(social institutions),认知论意为探索嵌入的市场何以可能的社会建构过程及其机制;研究路径即以波兰尼的“嵌入性”为理论旗帜。第三,他谈到了市场社会学迈向综合路径的尝试,具体介绍了弗雷格斯坦的政治-文化范式、卡隆的述行学派、贝克特尔的制度网络与认知的互联、汪和建的自我行动的市场逻辑,以及陈纯菁的“把文化、意义和互动带回到关系网络中”的尝试。最后,他结合自己的研究讲述了综合范式/理论框架的建构与应用,他在著作中建构了“政治-结构范式”,其基础是“嵌入性”和政治文化范式,其后用这一范式来解释了惠镇石料市场的复杂现象:(1)市场的秩序变迁,他认为稳定秩序的形成嵌⼊入于关系⺴⽹网络、政治和认知理念的交织关系模式之中;(2)生产市场的占有,他提出这是一个互惠的社会逻辑;(3)生产模式的嬗变,则反映出高效率模式的胜出取决于市场特定的政治—结构条件;(4)销售市场,其中的次生庇护关系是其发展的动力。这四个方面组成了他所探讨的石料市场的“社会逻辑”。最后,作为建议,符平教授提出博士论文研究工作的三重“嵌入”,即嵌入学术传统,嵌入时代,嵌入创新。同时,他也为对经济社会学感兴趣的老师和同学提供了未来可能的研究议题,比如金融与资本市场、互联网市场、国际市场等,拓宽了大家的研究视野。
在互动环节,符平教授就老师和同学们提出的问题给出了颇有启发性的回答,他指出经济社会学有两种研究路径:以科尔曼为代表的“弱社会学取向”,通过构建宏大范式与经济学分庭抗礼;另外一种则是“强社会学倾向”,从自己学科的视角提出新的研究问题。
最后的总结阶段,汪和建教授对符平教授的讲演进行了点评,“宏大的学术脉络”但又能“落到自己的基石”上,其风格和思路都值得相关专业的同学们学习。 
必威·BETWAY社会学研一 阮梦瑶 供稿;郭未 副教授 供图


早在大一的时候,符平教授就因为《社会调查研究方法》课而与经济社会学结缘,他利用暑假进行了个体户的调查,观察他们如何利用社会关系来经营,大二因此写成的文章成功发表,这给了符平教授带来了极大的鼓舞。然而随着经济社会学方面阅读的深入,他逐渐发现经济社会学难度很大,一度放弃了这一领域,转向更广泛的阅读。之后在研究生阶段受沈原老师的邀请前往清华又进行了经济社会学更为系统写学习,在此期间进行了大量的文献阅读,又重新点燃了符平教授研究经济社会学的热情,这个过程从“进”到“出”到“再进”,可谓一波三折。到了博士阶段,符平教授想做“很少有人做的,但又很重要的”议题,并机缘巧合地在家乡了解到了“石料市场”,一段思想的探险由此开始。在介绍博士论文时,符平教授首先介绍了市场社会学的兴起,通过各种文献的梳理,为我们呈现了市场社会学的发展脉络;其次介绍了市场社会学的逻辑起点与研究路径,逻辑起点分为两点:本体论和认知论,本体论意为市场是社会系统的组成构件,是彻底的社会建制(social institutions),认知论意为探索嵌入的市场何以可能的社会建构过程及其机制;研究路径即以波兰尼的“嵌入性”为理论旗帜。第三,他谈到了市场社会学迈向综合路径的尝试,具体介绍了弗雷格斯坦的政治-文化范式、卡隆的述行学派、贝克特尔的制度网络与认知的互联、汪和建的自我行动的市场逻辑,以及陈纯菁的“把文化、意义和互动带回到关系网络中”的尝试。最后,他结合自己的研究讲述了综合范式/理论框架的建构与应用,他在著作中建构了“政治-结构范式”,其基础是“嵌入性”和政治文化范式,其后用这一范式来解释了惠镇石料市场的复杂现象:(1)市场的秩序变迁,他认为稳定秩序的形成嵌⼊入于关系⺴⽹网络、政治和认知理念的交织关系模式之中;(2)生产市场的占有,他提出这是一个互惠的社会逻辑;(3)生产模式的嬗变,则反映出高效率模式的胜出取决于市场特定的政治—结构条件;(4)销售市场,其中的次生庇护关系是其发展的动力。这四个方面组成了他所探讨的石料市场的“社会逻辑”。最后,作为建议,符平教授提出博士论文研究工作的三重“嵌入”,即嵌入学术传统,嵌入时代,嵌入创新。同时,他也为对经济社会学感兴趣的老师和同学提供了未来可能的研究议题,比如金融与资本市场、互联网市场、国际市场等,拓宽了大家的研究视野。

最后的总结阶段,汪和建教授对符平教授的讲演进行了点评,“宏大的学术脉络”但又能“落到自己的基石”上,其风格和思路都值得相关专业的同学们学习。

必威·BETWAY社会学研一 阮梦瑶 供稿;郭未 副教授 供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