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态新闻

{栏目简称}

合美博士餐叙第三期:中国制度结构与社会流动

发布者:系统管理员发布时间:2015-05-22浏览次数:733

    5月20日,我们合美博士餐叙第三期在合美堂(河仁楼401室)成功举办。本期演讲的嘉宾是香港科技大学社会科学部教授、应用社会经济研究中心主任、必威betway平台宜兴讲座教授吴晓刚博士,他围绕他博士论文的研究历程、在美国的博士求学经历以及如何进行科研论文写作与发表,为到场的老师和同学们带来了一场十分精彩的演讲。本次餐叙由必威·BETWAY教授、副院长吴愈晓博士主持。
    活动一开场,吴愈晓教授就介绍了最近我们举办的包括合美餐叙在内的一系列学术交流活动,并特别指出合美博士餐叙这项学术活动旨在更好地帮助人文社会科学领域的博士生进行论文设计和写作,并进而提高大家的学术水平。然后,他对吴晓刚教授的学术成就大体上进行了介绍,吴晓刚教授不仅在国际社会学知名期刊上发表过多篇高质量研究论文,而且积极从事于中国社会学学科建设,为中国社会学特别是其中的定量研究方向做出了巨大的贡献。吴愈晓教授希望能够通过吴晓刚教授对于中国社会转型独特的思考为参加本次讲座的博士们在选题和写作方面提供一定的借鉴,接着,吴愈晓教授隆重请出了本期演讲嘉宾——吴晓刚教授为大家带来演讲。
    吴晓刚教授首先和大家分享了自己早年的生活经历,并认为个人的早期生活经历对今后的学术研究有着很大的影响。吴晓刚教授认为自己现在比较关注的户口、单位和教育等问题都和自己早期的生活经历息息相关。吴晓刚教授进一步强调要从自己早期的生活经历中提炼出社会学关心的问题并为自己的研究论文写作服务。然后吴晓刚教授详细地为大家介绍了他的博士求学生涯。吴晓刚教授于1996年成功申请到奖学金,远赴美国著名研究型大学UCLA攻读博士学位。博士学习阶段一开始,吴晓刚教授就面临着确定自己研究兴趣和方向的问题。在确定好自己准备做中国研究之后,吴晓刚教授便师从唐启明教授(Donald J.Treiman)开展了博士论文的材料收集与写作工作。吴晓刚教授在感慨博士期间艰苦的学习经历的同时,也鼓励大家要坚持自己的研究方向并珍惜好时间。
    然后吴老师介绍了自己的博士论文——《中国的制度结构与社会流动》 ,他从制度结构的角度出发,着重分析了中国语境之下户口、单位以及身份制对于个人社会流动的影响。他认为户口和单位等因素是进行社会分割的重要机制,从而影响到了机会和资源的分配。在此基础上,吴教授强调了厘清制度和流动之间相互作用机制的重要性。介绍完博士论文后,吴教授特别谈到研究要有一定的延续性,他后续的研究正是在博士论文的基础上开展的。
    最后,吴教授为大家总结了做科学研究的几点要素。第一,做研究要有理论的视角和模型,同时博士阶段要通过自己的学习过程养成一个相对固定的世界观。第二,要掌握相关的研究方法。吴教授特别强调社会科学研究方法必须是实证的,要有数据做支撑。第三,要利用理论和方法去解决实际的问题。第四,要有对社会的人文关怀。博士生论文的选题要面对社会公众关注的问题,从专业的角度来回应社会公众,。
    对于吴晓刚教授所讲的内容,吴愈晓教授作了简要总结,并且再次强调要从自己感兴趣以及观察的社会、生活现象来挖掘研究的题目然后再通过学理的角度呈现出来。在座的博士生也就自己的研究兴趣与吴晓刚教授做了充分的交流。
    由于时间的限制,本期合美博士餐叙不得不在同学们热烈的掌声之中圆满收场。吴晓刚教授扎实的学术素养以及风趣的演讲方式给大家留下了深刻的印象,相信吴晓刚教授的求学与研究经历一定能给在场的学生们带来持久而又深刻的启发与影响。

                                                                     必威·BETWAY研一郝小帅供稿;教师郭未供图

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