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5月19日下午,北京师范大学心理学院周仁来教授在我们河仁楼开展了题为“工作记忆训练与脑认知功能改善”的学术讲座,讲座吸引了心理系师生的热情参与。讲座由心理系副主任李中权副教授主持。
周仁来教授现任北京师范大学应用实验心理北京市重点实验室主任、北京师范大学情绪调节研究中心主任。课题组主要采用ERPs、fMRI、眼动记录、多导生理记录、生物反馈、虚拟实验、认知实验等方法与技术研究:(1)情绪:情绪能力评估与调节;情绪障碍诊断与矫正;情绪加工的认知与神经机制;(2 )记忆:记忆能力评估与训练;情绪与记忆相互作用;记忆加工的认知与神经机制;(3)情绪与认知的相互作用,并在这些研究方向取得丰硕的研究成果。今天讲座的主要内容是他们课题组有关工作记忆训练提高流体智力水平及其作用机制的最新研究成果。
人类的流体智力是否可以通过后天的训练得到提升,是一个备受关注的话题。在讲座中,周教授分享了他们捕捉该项国际前沿研究的最初考虑,以及在研究过程中的发现。他们通过精巧的实验设计,发现与控制组相比,在持续20天的工作记忆刷新功能训练后,儿童的流体智力有所提高,而且进一步证明通过工作记忆训练使得流体智力水平提高与工作记忆中央执行功能的改善有关。在大学生和老年被试中未能发现类似流体智力提升的结果。这对深入理解工作记忆的功能,探索人类认知活动和认知神经的可塑性具有一定的理论意义;同时在实践上,为儿童智力开发,特殊儿童的治疗以及认知老化个体的临床提供有效的指导。他们目前还在探讨多长时间的训练就能取得明显的提升效果。
讲座最后,在场师生就讲座内容和周仁来教授展开了激烈的讨论,周教授对大家提到的工作记忆训练的细节以及如何在研究中结合多种测量方法等问题作了进一步的解释。他还跟大家分享了实验过程中的酸甜苦辣,认为尽管有不少研究者可能会想到类似的研究思路,但考虑到干预过程的艰辛,如周期长、投入多等,有些人就放弃。坚持做下去,享受实验过程,往往会有很丰厚的回报。 
心理学系 供稿
周仁来教授现任北京师范大学应用实验心理北京市重点实验室主任、北京师范大学情绪调节研究中心主任。课题组主要采用ERPs、fMRI、眼动记录、多导生理记录、生物反馈、虚拟实验、认知实验等方法与技术研究:(1)情绪:情绪能力评估与调节;情绪障碍诊断与矫正;情绪加工的认知与神经机制;(2 )记忆:记忆能力评估与训练;情绪与记忆相互作用;记忆加工的认知与神经机制;(3)情绪与认知的相互作用,并在这些研究方向取得丰硕的研究成果。今天讲座的主要内容是他们课题组有关工作记忆训练提高流体智力水平及其作用机制的最新研究成果。
人类的流体智力是否可以通过后天的训练得到提升,是一个备受关注的话题。在讲座中,周教授分享了他们捕捉该项国际前沿研究的最初考虑,以及在研究过程中的发现。他们通过精巧的实验设计,发现与控制组相比,在持续20天的工作记忆刷新功能训练后,儿童的流体智力有所提高,而且进一步证明通过工作记忆训练使得流体智力水平提高与工作记忆中央执行功能的改善有关。在大学生和老年被试中未能发现类似流体智力提升的结果。这对深入理解工作记忆的功能,探索人类认知活动和认知神经的可塑性具有一定的理论意义;同时在实践上,为儿童智力开发,特殊儿童的治疗以及认知老化个体的临床提供有效的指导。他们目前还在探讨多长时间的训练就能取得明显的提升效果。
讲座最后,在场师生就讲座内容和周仁来教授展开了激烈的讨论,周教授对大家提到的工作记忆训练的细节以及如何在研究中结合多种测量方法等问题作了进一步的解释。他还跟大家分享了实验过程中的酸甜苦辣,认为尽管有不少研究者可能会想到类似的研究思路,但考虑到干预过程的艰辛,如周期长、投入多等,有些人就放弃。坚持做下去,享受实验过程,往往会有很丰厚的回报。

心理学系 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