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由我们主办的“资本主义全球化与中国女权主义”国际学术研讨会在中美中心举办,这次研讨会也是第五届“中国研究”国际暑期班特别论坛之一。
研讨会由美国密歇根大学妇女学系、历史系教授王政和我们访问教授金一虹主持。美国加州大学人类学系教授罗丽莎(Lisa Rofel)、美国莱斯大学历史系教授白露(Tani Barlow)、美国布朗大学东亚系教授王玲珍、中国社会科学院社会学研究所研究员吴小英、陕西省妇女研究会会长高小贤以及来自中国人民大学、天津师范大学、中山大学、中华女子学院、山西师范大学、云南省社科院和新媒体的代表参加了研讨会。
与会的学者们围绕“中国共产党内女革命者推进的社会主义女权主义实践给我们留下了哪些可资利用的遗产?”、“20世纪80年代知识界对社会主义妇女解放实践的批判的政治背景和理论框架是什么?对中国女权的发展有什么样的正面和负面意义?”、“中国融入全球资本主义的过程对中国女权主义产生了何种影响?”、“中国女权主义面对私有化的经济、国家资本主义的发展、自由主义和新自由主义意识形态的挑战以及消费文化的扩张等等政治经济文化的深刻变迁,持有什么样的立场?有什么样的应对?”、“20世纪90年代初引进的“社会性别”理论概念和稍后引进的性多样性概念和议题在中国语境中有什么样独特的含义和发展模式?围绕这些女权主义概念开展的活动实践与阶级、族裔等批判性分析框架有什么样的关系?”展开了主题讲演与热烈的讨论。
本届“中国研究”国际暑期班的全体学员和部分热心听众也参与了话题的讨论。 






图、文:陆远
研讨会由美国密歇根大学妇女学系、历史系教授王政和我们访问教授金一虹主持。美国加州大学人类学系教授罗丽莎(Lisa Rofel)、美国莱斯大学历史系教授白露(Tani Barlow)、美国布朗大学东亚系教授王玲珍、中国社会科学院社会学研究所研究员吴小英、陕西省妇女研究会会长高小贤以及来自中国人民大学、天津师范大学、中山大学、中华女子学院、山西师范大学、云南省社科院和新媒体的代表参加了研讨会。
与会的学者们围绕“中国共产党内女革命者推进的社会主义女权主义实践给我们留下了哪些可资利用的遗产?”、“20世纪80年代知识界对社会主义妇女解放实践的批判的政治背景和理论框架是什么?对中国女权的发展有什么样的正面和负面意义?”、“中国融入全球资本主义的过程对中国女权主义产生了何种影响?”、“中国女权主义面对私有化的经济、国家资本主义的发展、自由主义和新自由主义意识形态的挑战以及消费文化的扩张等等政治经济文化的深刻变迁,持有什么样的立场?有什么样的应对?”、“20世纪90年代初引进的“社会性别”理论概念和稍后引进的性多样性概念和议题在中国语境中有什么样独特的含义和发展模式?围绕这些女权主义概念开展的活动实践与阶级、族裔等批判性分析框架有什么样的关系?”展开了主题讲演与热烈的讨论。
本届“中国研究”国际暑期班的全体学员和部分热心听众也参与了话题的讨论。







图、文:陆远